上虞徐氏渊源及繁衍

上虞徐氏渊源及繁衍

上虞徐氏渊源及繁衍

一、徐氏的渊源

徐氏是从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“嬴”姓中衍生出来的,后来以国为姓,称为徐氏。

徐氏祖先,最早一般上溯到皋陶,以后,大体可分为“封国出郡望”和“立谱显渊源”二大时期。

1、封国出郡望(约四千年前至唐代):

徐氏先祖皋陶是舜的大理管,掌刑狱之事,是中国刑律的最早制订者。儿子伯益是上古东夷族领袖,他善于畜牧和狩猎,受民间立庙祭祀。也是中国最早造井取水的发明者,又是辅佐大禹治水,疏通河道、解除洪水的有功之人。由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,大禹去世后,夏禹便封伯益的儿子——若木为徐国。后来徐姓因徐国而得氏,若木在徐国袭爵三十五世至徐偃王乃徙治彭城后更名为徐州。

夏、商、周以后是按郡望来区别贵贱的,而徐姓郡望早已出现。到了唐代,徐姓就增加到东海、东阳、东莞姑幕、高平、长城、琅琊、濮阳、于潜、新丰、瑕丘十个郡望。

2、立谱显渊源(晚唐至南宋末明初):
明初,徐姓十大郡望之一的东海郡后裔,把偃王第五十五世孙孺子公之元孙(即偃王第五十九世孙)简夫公(讳崇)为徐氏始祖,编纂,第一部《徐氏家谱》(现存彭城),由南宋咸淳辛未右丞相文天祥撰序。

二、徐氏在上虞的繁衍

1、上虞的徐族多属南宋吏部尚书处仁公的后裔,处仁公自汴京扈驾南渡后居住在绍兴,子孙初衍于上虞。最早迁入上虞的是处仁公的次子的幼子徐节和三子的儿子徐又一,俩个孙子同时迁往古虞小越横山,至今约800年。其次,是1324年桂岩公从奉化迁入管溪,距今680余年。再次,肇甫公从跳山迁入东关苞家山(后更名保驾山)距今639年。

2、近七个世纪来,管溪、苞山、小越的徐氏后裔络续徙迁各地衍生,形成当今上虞徐氏大族。其中:

(1)由苞山(保驾山)肇甫公后裔外迁的:

于明朝建文年间由寿二府君徙往徐家塘,至今衍生成徐家塘、新楼下、光明、中巷等村堡徐氏大姓;

于明代中前期,由贞次公及三子迁往下沙、万兴公迁往山嘴头;

于清代晚期,由圣公、明高、明贵等九人同辈和如贵、如贤、如奎、如庆等十名同辈徙迁曹娥的民丰、联丰、孝女庙等村繁衍;

因求业求职徙迁外县、外省及台湾县的达上千人。

(2)由管溪一桂(桂岩)公后裔外迁的:

明初,一桂公六世孙,从管溪迁至虞邑东乡安渡;

明初;有人迁至章镇交水溪(即关山)繁衍;明中,又有人交水溪迁往崧下北隅繁衍;

明代一桂八世孙子愈徙往陶堰大浏,子愈十世孙同辈数人又回徙本市东关街上繁衍;

明代九世敏方兄弟俩迁乌石陇,尚忠迁塘街,十世浩迁往前溪,十一世虬龙迁往季奥,成龙迁往南堡,士豪士华迁十五都阮庄,震生迁十七都范宅,绍龙、继龙住庙下,聖绶迁包村。十二世鸿渐迁岭南,鸿名迁东里溪,顺正迁石溪,景芳迁前溪,振林迁任村,汝迈迁朱村,肇奇天奇迁梁弄横路,贺三隐居木兰山,十二世涵忠溥忠同迁季岙。十三世延凤迁大勤陈墩,又桢迁王家汇,承恩迁丰惠南门,元长迁梁湖,亲文徙大岭脚,肇义迁大平山,亲和迁湖田,日函迁牛头岭下,生员汉渡等迁丁宅南溪,智会迁梁湖蔡宅;

明代晚期,一桂公十四孙本复迁陈家岙,耀会迁白岙,聖范迁石溪,绍先迁大岭下甘泉畈,成美居西里溪,成德迁孟闸头,必俊迁上庄,本孝迁塔庄,忠福迁石笋畈,昌言迁俞家横。

清初期,元化迁梁湖,思贤迁炼丹石,瑞麒迁关山,声庭迁旧宅,际昌迁牛埠,有云迁夏齐,十六世孙宗道迁蒿坝新桥,岁贡迁崧下,国顺迁戴家畈,经福迁丁宅街,天德迁下湾,云鹤迁王家埠桥,传宗迁孟闸头。清中期,十七世孙一洪迁本城县前,立昌迁梁弄,占林迁西门外蔡林,广杰迁东里溪,立本迁西溪,成宏迁前溪,云岳迁王家埠桥,永秀迁林奥,永灏迁章镇新庙后,畏三迁百官前江,周贵、大发迁梁弄,玉尚迁十四都板桥,培兰迁县城北门。二十世钟德迁田家山……;

还有许多一桂公孙,络续徙迁往县外省外。

本文作者系《苞徐世谱》编者:徐华仁

(8)
上一篇 2019年8月27日 下午6:20
下一篇 2019年8月28日 上午11:3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